避開靜坐練習的誤區(獨一無二的發現-3)

學習冥想靜坐最重要的是安全的練習,最令練習者困擾的莫過於出偏,或稱為走火入魔。霎哈嘉瑜伽在一百多個國家被數百萬人練習,證實是個簡單且安全的冥想靜坐法。
人體精微能量系統中左脈右脈分別控制著左右交感神經,中脈則控制著副交感神經,當中脈被啟發,副交感神經系統,便可使能量中心受到能量的滋養。所有身體、壓力、情緒問題便得到根本的解決。
在過去靈量( Kundalini 昆達里尼、拙火)的知識及經驗缺乏下,靜坐練習很容易走入左脈或是走入右脈。在霎哈嘉瑜伽中首先要喚醒靈量( Kundalini awakening )得到自覺( Self realization ),啟發中脈,修持中脈不落兩邊,避開靜坐的誤區。

以下是錫呂‧瑪塔吉( Shri Mataji )談到左脈右脈的某些問題的部份。

*誤入右脈的困境*

如果我們走向右部,便會形成自我的汽球。我們會變得很活躍,很愛負責任,認為自己可以掌管一切。如果過甚,就好像一棵樹的根基畸形發展,那棵樹便會倒下來。右交感神經過度活躍會造成神經緊張、失眠、肝臟過熱(會引起皮膚病及食慾不振),及各種致命的疾病,如哮喘、糖尿病、腎臟失去機能、血癌、心臟病,以及身體左部癱瘓,這都是由於能量中心受擠壓過甚,以至能量衰歇而造成的。如果你能控制副交感神經系統,便可使這些能量中心受到能量的滋養,恢復平衡,同時消除活躍過度所造成的禍害。那些由過度活躍所引起的疾病亦會不藥而愈。不過我們先要得到自覺,才可以控制副交感神經的活動。

 

*左脈的集體潛意識界,催眠問題*

左脈,即左交感神經系統(libido)能夠儲存那些自創造以來所有已死的事物。這條經脈可以使人連接到集體潛意識,即鬼界(Bhootlok)。所有那些在進化過程中受淘汰的事物都儲存在集體潛意識,包括植物、微生物及人類。病毒便是由這些植物和微生物來的。許多假導師催眠他們的信徒,令他們進入潛意識界,於是他們會像動物那樣吠叫或咆吼。

通過催眠的方法,這些導師操縱了信徒的心靈,榨取他們的財富,摧毀他們的人格。最近有個假導師,他經常把金飾和鑽石贈與那些富人和有權力的人,攝影機卻拍攝出他催眠別人的情況。在大腦後部,左脈膨脹如同一汽球,這叫超我(Superego)。它通過左脈儲存我們的思想積習和社會制約,會變得越來越大。如果你受到過度的制約,便會形成一局部的真空地帶,吸入另一個亡靈進去,他們都是來自集體潛意識的。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,如果你過度控制心靈,作守竅及強迫性的靜坐,又或者你完全像奴隸般把心靈託付給一個假導師,你便會接上集體潛意識,即所有不良以至邪惡的亡靈之所在。那些亡靈會在你身上作用,使你得到超能力(Shudra Siddhis)、超人的感知力,或靈魂出竅的能力。其實這些都是由不同的肉眼所看不見的亡靈在作用,又或者是各種死去的事物通過超我控制著我們。受害者會產生各種精神性的疾病,如抑鬱症、人格分裂和各種各樣的神經失常,最後要入住精神病院。

有些假導師教授一些與亡靈相關的咒語。受術者會在短期內感到鬆弛,因為亡靈的意識取代了那人的自覺意識。那個人的意識好像關閉了。但練習幾年之後他便會發現自己的毛病,他變得不能面對現實,於是走向逃避,像個隱士一般。他甚至會酗酒或吸食藥物。另一類導師能令門徒像奴隸般不由分說地把財富完全奉獻。那些導師從不解說他們所用的技巧,也不會把催眠的力量傳授任何人。一句話說,那些假導師及假借宗教名義的人說可以發動靈量,其實只是作用於你的左脈和右脈。有些人練習之後感到很熱,甚至生出熱泡來。這些都不能發動中脈。只有提昇靈量(Kundalini),我們才可以由中脈與上天的力量結合。

 

*左脈的集體潛意識界,超能力*

所有那些催眠所帶來的力量,諸如財富的力量(控制群眾,帶來金錢,權力,名譽等)、超視覺能力(Drishti Siddha)、語言能力(Vani Siddha)、不明的治療能力、超越的感覺(關閉思維的能力)、,靈魂出竅及其他各種各樣的能力,都很容易在那種口裡說神,實際上卻是控制亡靈(Pretsiddhi 或 Smashan Vidya)的人身上發現。在任何一個霎哈嘉瑜伽中心,我們都能證明這些是來自亡靈的力量。

我們發覺,曾到過上述假導師去的人,到來學習霎哈嘉瑜伽,都會像神經病人般發抖。如果那人能克服困難,獲得自覺,他便不會對那些表演超能力的人感興趣。這時,他再不會受那些亡靈的控制。潛意識是一個死胡同,進入的人將會迷失。代表過去、現在、未來的三條經脈都是垂直的,要進入現在(即是當下),只有昇起靈量,接上中脈,與上天的力量結合,才能進入無意識界。

利用集體潛意識的力量是十分危險的,一旦失去控制,施術者會飽受傷害。那些短暫受益的人會受到無可彌補的身體和精神上的損失,影響他們一生。他們因此受盡痛苦,有些人更會死亡。

摘自 霎哈嘉瑜伽創辦人 錫呂‧瑪塔吉(Shri Mataji )著作《獨一無二的發現》